科技城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816-8118728





    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引领高质量发展

    点击量:次,发布于:2021/08/27

8月24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作出了《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图片

 

《决议》哪些方面的亮点内容

与科技城新区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呢?

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要优化创新布局服务支撑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攻坚战,加快把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的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等,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

 

 

二要深入推进校企院所协同发展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行动,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整合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科研设施等资源要素,打造一批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示范平台;

 

实施产业集群壮大行动,聚焦优势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要支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着力突破一批国内空白技术,加快引进转化一批国际先进技术,突破一批产业化技术瓶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定绵阳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支持在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调整优化现有基础学科专业体系,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推出更多原创性成果。

 

 

四要培育建强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

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打造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培育数量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鼓励在绵高等院校冲刺国家“双一流”学科,支持优先发展与绵阳产业实际相契合的学科专业,推动在绵高校转型;

 

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发展创新型经济。

 

 

五要加快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在绵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大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国省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平台;

 

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围绕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功能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服务水平。

 

 

六要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国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的开放性技术转移服务聚集区;

 

加快建设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信息沟通、法律服务等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化、组织化和法治化水平。

 

 

七要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实施制造业补链强链延链绵阳行动计划和工业强基工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

 

实施产业跨界融合工程,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做大做强“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等。

 

 

八要加大创新人才聚集力度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重视本土人才培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打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人才流动通道,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鼓励在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壮大青年人才队伍;

 

拓展优化“绵州英才卡”服务事项,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九要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最大程度激发全市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热情;

 

深入开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

 

健全创新尽职免责容错机制,为推动创新发展解压松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十要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广泛集聚吸纳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造高端创新资源承载地;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科博会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水平;

 

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跟进研究世界前沿科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技术研发合作,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推进科技创新走出去。

 

 

十一要创建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鼓励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发挥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加快形成涵盖种子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类型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体系;

 

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探索构建和完善涵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多元化、立体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十二要着力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加大财政支持创新力度,落实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优化创新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好中国(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四川(绵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和知识产权资本化,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市场化专业化。

 

 

十三要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利民惠民

推进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等重点领域科研攻关,建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应用体系,开展高质高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推进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低碳交通系统;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div>nav>ul>li>a").hover(function(){ $(this).parent().stop(false,true).animate({"background-position-x":"6px",opacity:"0.7"},{duration:"normal", easing: "easeOutElastic"}); },function(){ $(this).parent().stop(false,true).animate({"background-position-x":"10px",opacity:"1"},{duration:"normal", easing: "easeOutElas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