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
推动“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访市经信委副主任王欣
——访市经信委副主任王欣
去年以来,在各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良好,每个产业在完成布点占位的基础上,正在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都有了实实在在的企业和产品。
2015年,为推动“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市又有哪些举措?昨(11)日,市经信委副主任王欣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培育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市有何意义?
王欣: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要求,结合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了加快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我市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4”即对接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中的信息安全及下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3”即我市产业基础较好的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及机器人产业。通过强力推进这些产业发展,做到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从而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欣:我们先后编制了各项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搭建了服务平台。目前,“4+3”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2014年,“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亿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的“安全智能手机”已经面世,富临新能源汽车已经下线,通航产业园、3D打印平台及金属粉体材料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产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天津力神新能源汽车电池、高世代显示屏等重大项目正加紧落地。近期,我们共梳理出“4+3”产业项目223个,计划总投资662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723亿元,利润307亿元,税收151亿元。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王欣:我们要坚持把“4+3”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绵阳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作为全市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着力打造绵阳工业经济“升级版”。始终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为核心动力,重点在产业链构建、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和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实现全省率先突破、抢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在抓“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王欣: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要素保障、强化工作落实”的要求,下一步我市将集中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推动一批高端成长型产业在全省率先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三件大事,重点梳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全省高端成长型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探索推进机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优化、高技术支撑,积极探索产业联盟引领、自主创新驱动、应用示范促进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应用、军民融合和行业应用等多种方式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继续抓好在建项目确保尽快竣工投产,跟踪和巩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洽谈会、四川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洽谈会系列活动签约成果,围绕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开展重点招商、专题招商,用好第二届科博会招商资源,强化与部省在产业规划、项目布局等领域对接,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四是抓好要素保障。通过强化工业用地保障、财政资金支持、企业融资支持、生产要素保障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融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问题。
2015年,为推动“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市又有哪些举措?昨(11)日,市经信委副主任王欣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培育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市有何意义?
王欣: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要求,结合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了加快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我市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4”即对接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中的信息安全及下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3”即我市产业基础较好的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及机器人产业。通过强力推进这些产业发展,做到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从而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欣:我们先后编制了各项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搭建了服务平台。目前,“4+3”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2014年,“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亿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的“安全智能手机”已经面世,富临新能源汽车已经下线,通航产业园、3D打印平台及金属粉体材料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产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天津力神新能源汽车电池、高世代显示屏等重大项目正加紧落地。近期,我们共梳理出“4+3”产业项目223个,计划总投资662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723亿元,利润307亿元,税收151亿元。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王欣:我们要坚持把“4+3”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绵阳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作为全市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着力打造绵阳工业经济“升级版”。始终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为核心动力,重点在产业链构建、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和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实现全省率先突破、抢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在抓“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王欣: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要素保障、强化工作落实”的要求,下一步我市将集中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推动一批高端成长型产业在全省率先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三件大事,重点梳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全省高端成长型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探索推进机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优化、高技术支撑,积极探索产业联盟引领、自主创新驱动、应用示范促进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应用、军民融合和行业应用等多种方式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继续抓好在建项目确保尽快竣工投产,跟踪和巩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洽谈会、四川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洽谈会系列活动签约成果,围绕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开展重点招商、专题招商,用好第二届科博会招商资源,强化与部省在产业规划、项目布局等领域对接,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四是抓好要素保障。通过强化工业用地保障、财政资金支持、企业融资支持、生产要素保障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融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