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绵阳新闻网
各个县市区,如何让新常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剂“催化剂”?不仅对新常态要有清楚的认识,更应该因地制宜,多一些“平常心”,结合特色谋划好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新思维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2014年,绵阳经济运行并非一马平川:“三期叠加”,矛盾交织,下行压力加大。绵阳经济的起与伏、喜与忧,也使我们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和阶段性特点有了新认识。
省人大代表、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罗蒙对新常态下注重产业载体建设有着自己的新认识。
“适应新常态,应当多一些‘耐心’。”罗蒙认为,从粗放式地追求短期经济繁荣,到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常态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适应以质量引领经济发展速度。
“通过以商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配套发展。”罗蒙说,游仙区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电梯制造销售等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产品的培育,盘活园区的经济存量,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在2015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魏宏省长明确提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务必要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省人大代表、涪城区委书记廖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否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尤其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将直接关系到涪城区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去年,涪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600余家,充分将创新驱动作转化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涪城区将着力完善金家林的软件产业园,在科技和金融结合方面探索新路径等措施,也与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工作部署不谋而合。
新常态新风景打造丘陵经济增长点
“此次大会,我非常关注省政府在新常态下,对全省经济发展在概念、目标、措施上的全面解读。”省人大代表、江油市委副书记、市长马辉在参会前就表示,希望能从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对“新常态”的具体释义。最终,他如愿以偿。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合作。”马辉说,在报告中诸如“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推进高端成长型产业”等信息,给江油的区域经济品牌发展指明方向。目前,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李白文化产业园、中国百合花国际博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江油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较充足的动力。
农业产业基础发达、食品工业发展良好,是梓潼县发展丘陵经济的特点。怎样通过抓好工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省人大代表、梓潼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琳表示,就是要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的工作要求。
周琳说,具体就是发挥梓潼县人均农业耕地的优势,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引导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新常态新作为因地制宜促进山区经济融合发展
面对新常态,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式,成为今年经济巨轮的新舵盘。我们如何处变不惊,让发展定力更强?
省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用“因地制宜”四个字予以概括。他说,北川羌族自治县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新常态下发展山区经济必须因地制宜。
据介绍,因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气候环境,旅游业已成为北川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因此,主动适应新常态在瞿永安看来,就是要以生态建设打底,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旅游项目为引擎,迎来北川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北川通航产业、米黄石特色产业等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工业项目,也让北川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瞿永安说,“在今年全省抓好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等5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北川的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春天。”
同样是来自山区县的省人大代表、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治平,则在新常态下瞄准了“生态旅游”:报告中,关于高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等信息,对平武的文旅融合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李治平说,去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平武召开,为平武的旅游资源宣传搭建了新窗口、扩大了影响力。从生态产品到生态商品、再到生态经济,平武正在努力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李治平介绍,目前平武正在推进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形成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乡村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成以高品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适应“新常态” 应多一些“平常心”
“主动适应新常态”,这是2015年省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中聚焦到一个名词:新常态。各个县市区,如何让新常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剂“催化剂”?不仅对新常态要有清楚的认识,更应该因地制宜,多一些“平常心”,结合特色谋划好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新思维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2014年,绵阳经济运行并非一马平川:“三期叠加”,矛盾交织,下行压力加大。绵阳经济的起与伏、喜与忧,也使我们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和阶段性特点有了新认识。
省人大代表、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罗蒙对新常态下注重产业载体建设有着自己的新认识。
“适应新常态,应当多一些‘耐心’。”罗蒙认为,从粗放式地追求短期经济繁荣,到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常态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适应以质量引领经济发展速度。
“通过以商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配套发展。”罗蒙说,游仙区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电梯制造销售等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产品的培育,盘活园区的经济存量,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在2015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魏宏省长明确提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务必要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省人大代表、涪城区委书记廖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否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尤其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将直接关系到涪城区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去年,涪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600余家,充分将创新驱动作转化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涪城区将着力完善金家林的软件产业园,在科技和金融结合方面探索新路径等措施,也与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工作部署不谋而合。
新常态新风景打造丘陵经济增长点
“此次大会,我非常关注省政府在新常态下,对全省经济发展在概念、目标、措施上的全面解读。”省人大代表、江油市委副书记、市长马辉在参会前就表示,希望能从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对“新常态”的具体释义。最终,他如愿以偿。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合作。”马辉说,在报告中诸如“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推进高端成长型产业”等信息,给江油的区域经济品牌发展指明方向。目前,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李白文化产业园、中国百合花国际博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江油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较充足的动力。
农业产业基础发达、食品工业发展良好,是梓潼县发展丘陵经济的特点。怎样通过抓好工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省人大代表、梓潼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琳表示,就是要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的工作要求。
周琳说,具体就是发挥梓潼县人均农业耕地的优势,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引导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新常态新作为因地制宜促进山区经济融合发展
面对新常态,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式,成为今年经济巨轮的新舵盘。我们如何处变不惊,让发展定力更强?
省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用“因地制宜”四个字予以概括。他说,北川羌族自治县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新常态下发展山区经济必须因地制宜。
据介绍,因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气候环境,旅游业已成为北川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因此,主动适应新常态在瞿永安看来,就是要以生态建设打底,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旅游项目为引擎,迎来北川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北川通航产业、米黄石特色产业等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工业项目,也让北川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瞿永安说,“在今年全省抓好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等5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北川的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春天。”
同样是来自山区县的省人大代表、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治平,则在新常态下瞄准了“生态旅游”:报告中,关于高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等信息,对平武的文旅融合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李治平说,去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平武召开,为平武的旅游资源宣传搭建了新窗口、扩大了影响力。从生态产品到生态商品、再到生态经济,平武正在努力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李治平介绍,目前平武正在推进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形成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乡村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成以高品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