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绵阳
29日上午,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一群人好奇地围着一个小型长方形机器,一名工作人员站在中间,边演示边讲解:“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小区里谁家失火了,或者学校哪个角落有人持刀械斗,这个警报马上就会响,相关部门马上能接收到信号,就可以立即出动。”
围观者议论纷纷:“高科技啊,有了这个,以后再也不怕娃娃们在学校里打架斗殴啦!”“把这个往小区里一挂,我们就不用再担心自行车、电瓶车会被盗喽!”
禹龙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洪贵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大家说:“这是我们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下属的北川建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来的校园、社区安防服务系统,也是创业就业中心孵化器里‘孵化’出来的首批科技产品!”“孵化器”?以前,羌民们只知道孵鸡孵鸭,今天可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孵”出了这么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为什么要“孵”它?它又是怎么“孵”出来的呢?面对同样好奇的记者,蒋洪贵兴致勃勃地娓娓道来——
永昌镇禹龙社区,住的是“5·12”地震前北川老县城周边的茅坝村、新街村、回龙社区和茅坝社区的群众,人数有千人。这些人在“5·12”地震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门面出租和经营人力三轮车等,入住新县城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再拥有上述生产资料。社区一度出现了大量的无业、待业人员。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是摆在禹龙社区与永昌镇干部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深思熟虑,禹龙社区决定创办一个社区青年创业就业中心,并利用这个平台,将高山茶叶、老腊肉、山珍菌、羌绣等独具北川特色的产品往外推销,这样既能扩大北川特产的知名度及其销路,同时也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启动资金。经过了特大地震和灾后重建洗礼的禹龙人决定:不等不靠,利用引进人才、引进企业等方式筹措资金。“我们要自己‘造血’,然后再向其它部位‘输血’!”蒋洪贵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应运而生。
通过主动考察与能人引荐,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中心很快就引入了几家公司,建鑫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建鑫科技负责人陈建鑫告诉记者,他是绵竹人,通过在北川几个月的实地感受,觉得禹龙社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非常不错,他和他的团队有信心在这个“孵化器”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我们的办公室都是社区免费提供的,水电气费都不用我们缴。禹龙社区和永昌镇、北川科技局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各方面服务都做得特别好。”陈建鑫说,“现在我们已经研发出了两款产品,一款是你现在看到的学校、社区安防服务系统,另一款是长航时自由监控飞艇,目前我们的自由监控飞艇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社区安防服务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下一步我们就打算在北川建厂,依托北川通航产业园,批量生产我们的长航时自由监控飞艇。到时候,我们企业不但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盈利之后,还准备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回馈社区,比如跟社区联手,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进行帮扶等等。”说到今后的打算,陈建鑫信心满满。
而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前景,在蒋洪贵眼里也十分值得期待。“现在我们正在跟一些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接洽,争取更多地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和企业,我们社区就给他们‘打下手’,跑腿服务,让他们在我们这里‘孵化’出更多的成果来,造福社区,造福社会。”蒋洪贵说。
29日上午,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一群人好奇地围着一个小型长方形机器,一名工作人员站在中间,边演示边讲解:“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小区里谁家失火了,或者学校哪个角落有人持刀械斗,这个警报马上就会响,相关部门马上能接收到信号,就可以立即出动。”
围观者议论纷纷:“高科技啊,有了这个,以后再也不怕娃娃们在学校里打架斗殴啦!”“把这个往小区里一挂,我们就不用再担心自行车、电瓶车会被盗喽!”
禹龙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洪贵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大家说:“这是我们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下属的北川建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来的校园、社区安防服务系统,也是创业就业中心孵化器里‘孵化’出来的首批科技产品!”“孵化器”?以前,羌民们只知道孵鸡孵鸭,今天可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孵”出了这么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为什么要“孵”它?它又是怎么“孵”出来的呢?面对同样好奇的记者,蒋洪贵兴致勃勃地娓娓道来——
永昌镇禹龙社区,住的是“5·12”地震前北川老县城周边的茅坝村、新街村、回龙社区和茅坝社区的群众,人数有千人。这些人在“5·12”地震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门面出租和经营人力三轮车等,入住新县城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再拥有上述生产资料。社区一度出现了大量的无业、待业人员。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是摆在禹龙社区与永昌镇干部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深思熟虑,禹龙社区决定创办一个社区青年创业就业中心,并利用这个平台,将高山茶叶、老腊肉、山珍菌、羌绣等独具北川特色的产品往外推销,这样既能扩大北川特产的知名度及其销路,同时也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启动资金。经过了特大地震和灾后重建洗礼的禹龙人决定:不等不靠,利用引进人才、引进企业等方式筹措资金。“我们要自己‘造血’,然后再向其它部位‘输血’!”蒋洪贵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应运而生。
通过主动考察与能人引荐,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中心很快就引入了几家公司,建鑫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建鑫科技负责人陈建鑫告诉记者,他是绵竹人,通过在北川几个月的实地感受,觉得禹龙社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非常不错,他和他的团队有信心在这个“孵化器”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我们的办公室都是社区免费提供的,水电气费都不用我们缴。禹龙社区和永昌镇、北川科技局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各方面服务都做得特别好。”陈建鑫说,“现在我们已经研发出了两款产品,一款是你现在看到的学校、社区安防服务系统,另一款是长航时自由监控飞艇,目前我们的自由监控飞艇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社区安防服务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下一步我们就打算在北川建厂,依托北川通航产业园,批量生产我们的长航时自由监控飞艇。到时候,我们企业不但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盈利之后,还准备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回馈社区,比如跟社区联手,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进行帮扶等等。”说到今后的打算,陈建鑫信心满满。
而禹龙社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前景,在蒋洪贵眼里也十分值得期待。“现在我们正在跟一些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接洽,争取更多地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和企业,我们社区就给他们‘打下手’,跑腿服务,让他们在我们这里‘孵化’出更多的成果来,造福社区,造福社会。”蒋洪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