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发展经验
“作为以军民融合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孵化器,我们广泛引进优势项目,充分吸纳优秀人才。目前,绵阳科技城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已初见成效。”近日,四川中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这样说。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绵阳科技城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已初步成长为一个创新活力十足、没有“围墙”的军民融合孵化器,中心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授 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毕业企业32家,孵化成功率达到87%,为科技城军民融合示范地和创新 人才汇聚地建设,提供了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科技创新、优势人才源源汇聚,中心是如何做到的呢?
回首前路,赵莉表示,首先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树立专业化形象。中心引进了四川中物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作为运营商,实行市场化运作,其下设立了项目招商 部、产业咨询部、物业管理部、信息部等,组建了强大的管理服务团队。构建了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协同支撑孵化体系,为企业提供包括物 业、商务、行政等基础服务和技术创新、财务金融、人才引进等增值服务;同时,制定了《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申请入驻管理办法》,建立了从项目申请、评审, 到协议签订、创业入驻等入孵流程,严把“入口关”,确保优质项目入园。孵化器建立以来,共引入项目187项。为实现中心物理空间的高效利用,确保能集中力 量帮助优势项目实现科学运转、享受优质服务。中心还规定,凡是入驻时间超过42个月、且未毕业的创业者要有序退出,营造起了能上能下的竞争氛围。
其次,创新服务举措,紧贴创新创业需求。中心依托市“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集成了工商、税收、审计、法律等服务资源,实现了“窗口到孵化器”路径;依 托中物创投等投融资机构,为在孵项目提供专业融资服务,为孵化企业嫁接资本市场优质资源,为上市提供出口与通道;同时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合作, 为孵化器内的研发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再次,打造专业平台,架起技术和市场“立交桥”。中心积极对接中物院军转民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咨询,通过柔性引进专家组建了光电、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材料 等3个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中物泰沃、中物材料等20家企业实现了“更新换代”,搭建了专业平台。赵莉表示,将继续加大与绵阳产业的融 合,丰富服务功能、拓展平台,借助科技城蓬勃发展的东风,全力打造极具军民融合特色的“中物孵化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