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机遇 推动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记者 梁耀予)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已同意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有望年内“落地”实施。昨(18)日,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就“科技城为什么要争取‘中关村政策’”、“这个政策到底会给科技城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如何让政策在科技城真正‘落地’”等问题,接受了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采访实录如下:
记者:绵阳科技城为什么要争取“中关村政策”?
张锦明:这是因为绵阳科技城的使命和现状。科技城科技资源类型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防科研单位等,与中关村极其形似,而且“军民融合”这一任务也十分接近。两地面临的问题也相差无几。特别是军民融合中体制、机制、文化等问题,以及民参军这块,企业由非主流进入军民融合的主流,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有相似之处。而这些问题在中关村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感觉到如果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能在科技城试点的话,极具针对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绵阳解决问题,少走弯路。
记者:绵阳科技城为什么会成为继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广东深圳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第五个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
张锦明:这是三个因素促成的。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军民融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军队保障的社会化,军队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等。第二,去年召开的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后,国家领导人提出绵阳要“更好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的新任务。第三,四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城支持力度,不仅为其“量身定制”了十条支持政策措施,还给绵阳提出了新目标——“要在‘次级突破’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
此外,省委、省政府也加大了对上争取“中关村政策”的力度,表达了“科技城建设极其需要类似于中关村政策来支持发展的愿望,希望得到国家支持”。6月9日,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请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得知这一消息后,省市相关部门加紧与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协调沟通,并最终“得偿所愿”,成功争取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
记者:政策一旦落地,绵阳将有哪些配套措施?
张锦明:在得知相关部委基本同意绵阳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后,绵阳市委、市政府立即派出了考察学习组,先后到中关村、合芜蚌,就“中关村政策”的体系、内容,以及这些政策在应用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经验,作了实地考察学习。随后,绵阳还专门作出安排,对每一条政策由涉及到的部门向上级部门进行对接,由部门做出专业解释。待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文件出台后,绵阳还会启动大范围的宣传和解读,确保“中关村政策”在绵阳生下根、开出花、结出果。
记者:“中关村政策”的落地,对科技城建设有哪些好处?
张锦明:一方面,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城发展带有共性的问题,特别是对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新政策还能成为“诱发力”,产生“集聚”效应。以其中这条“中央级事业单位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政策”为例,科技城比照执行以后,不仅仅只是对在绵的中央事业单位有利,对全国其他的中央事业单位而言,也具有吸引力。因此,科技城能够以新政策增强吸引力,聚集起更多创新元素。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记者 梁耀予)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已同意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有望年内“落地”实施。昨(18)日,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就“科技城为什么要争取‘中关村政策’”、“这个政策到底会给科技城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如何让政策在科技城真正‘落地’”等问题,接受了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采访实录如下:
记者:绵阳科技城为什么要争取“中关村政策”?
张锦明:这是因为绵阳科技城的使命和现状。科技城科技资源类型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防科研单位等,与中关村极其形似,而且“军民融合”这一任务也十分接近。两地面临的问题也相差无几。特别是军民融合中体制、机制、文化等问题,以及民参军这块,企业由非主流进入军民融合的主流,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有相似之处。而这些问题在中关村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感觉到如果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能在科技城试点的话,极具针对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绵阳解决问题,少走弯路。
记者:绵阳科技城为什么会成为继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广东深圳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第五个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
张锦明:这是三个因素促成的。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军民融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军队保障的社会化,军队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等。第二,去年召开的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后,国家领导人提出绵阳要“更好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的新任务。第三,四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城支持力度,不仅为其“量身定制”了十条支持政策措施,还给绵阳提出了新目标——“要在‘次级突破’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
此外,省委、省政府也加大了对上争取“中关村政策”的力度,表达了“科技城建设极其需要类似于中关村政策来支持发展的愿望,希望得到国家支持”。6月9日,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请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得知这一消息后,省市相关部门加紧与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协调沟通,并最终“得偿所愿”,成功争取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
记者:政策一旦落地,绵阳将有哪些配套措施?
张锦明:在得知相关部委基本同意绵阳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后,绵阳市委、市政府立即派出了考察学习组,先后到中关村、合芜蚌,就“中关村政策”的体系、内容,以及这些政策在应用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经验,作了实地考察学习。随后,绵阳还专门作出安排,对每一条政策由涉及到的部门向上级部门进行对接,由部门做出专业解释。待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文件出台后,绵阳还会启动大范围的宣传和解读,确保“中关村政策”在绵阳生下根、开出花、结出果。
记者:“中关村政策”的落地,对科技城建设有哪些好处?
张锦明:一方面,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城发展带有共性的问题,特别是对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新政策还能成为“诱发力”,产生“集聚”效应。以其中这条“中央级事业单位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政策”为例,科技城比照执行以后,不仅仅只是对在绵的中央事业单位有利,对全国其他的中央事业单位而言,也具有吸引力。因此,科技城能够以新政策增强吸引力,聚集起更多创新元素。